【人民政協報】六尺巷禮讓家風代代相傳
2025年元旦過后,新春的腳步便急促起來,位于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文城西路上的商鋪,比往年更為繁忙。“以前只要過了國慶節,游客就少多了;今年大不相同,天冷也人流不斷,豐糕和蒿子粑粑(當地小吃)都來不及備貨……”一位經營地方特產的商販說道。
文城西路上,有一條長約100米、寬約2米,鵝卵石鋪就的巷道——六尺巷。2024年10月,這條承載著清朝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和鄰居禮讓的佳話小巷,再次聲名遠揚。
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專程到桐城六尺巷,他說:“六尺巷體現了先人化解矛盾的歷史智慧,要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場所,發揮好中華民族講求禮讓、以和為貴傳統美德的作用,營造安居樂業的和諧社會環境。”
這讓江淮大地倍感溫暖、備受鼓舞,也讓桐城文化煥發出更大生機活力。
桐城文風昌盛,是文學流派“桐城派”故里。“‘桐城派’崇尚雅潔,桐城文化注重以和為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打牢社會治理的文化根基,這方面我們大有可為。”桐城市文史委員、桐城博物館館長葉鑫表示。
新春臨近,桐城市策劃了多種富有特色的活動,讓大家在領略桐城歷史文化的同時,感悟中華民族講求禮讓、以和為貴的傳統美德,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龍眠橋頭的經營戶汪某,是禮讓文化的切身感受者之一。他告訴記者,其租用的門面在安裝招牌時,被二樓住戶以影響其通風散熱、下雨有噪聲干擾為由阻止。桐城市政協“六尺巷”委員工作室的委員們了解情況后,多次前往現場察看,并會同城管、公園社區、雙方當事人進行協商,最終解決了矛盾。
近年來,安慶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六尺巷典故蘊含的“禮讓和諧”文化融入基層治理,形成“六尺巷工作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過程中,人民政協沒有缺席。
據介紹,安慶市政協充分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傾心打造融協商文化與地域特色為一體的“宜協商”品牌,把市縣兩級政協的“委員工作室(界別活動室)、社情民意信息站、協商議事廳”三位一體建設作為推進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的重要抓手。2700余名市縣政協委員統一編組,在其工作單位、居住村(社區)就近就地加入383個委員工作室、界別活動室,引導各界群眾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實現協商活動與基層治理同頻共振。
其中,桐城市政協成立了以“六尺巷”委員工作室為代表的共47個基層履職平臺,“以情動人、以法服人、以理感人”的六尺巷調解文化在協商活動中口口相傳,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貢獻了力量。
2022年以來,安慶市政協“兩室”先后開展“微協商”活動2000余次,提出“微建議”4400余條,開展各類便民“微服務”8000余次,助力化解基層矛盾糾紛1900余起,贏得群眾交口稱贊。
“六尺巷蘊含的禮讓和包容,與基層治理工作深度契合。”安慶市政協主席章松表示,將繼續以六尺巷的文化內涵為指引,切實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協同,把政協的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讓禮讓家風傳頌得更加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