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塑造“誠信高地·信用宜城”城市名片
安慶信用工作獲國家發改委點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向安徽省人民政府發來感謝信,信中特別表揚了安慶市2024年城市信用工作成績突出,為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我市以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為引領,積極探索信用建設制度創新、監管創新、服務創新和應用創新,讓信用“看得見、摸得著”,全力塑造“誠信高地·信用宜城”城市名片,推動“滿宜辦”營商環境品牌持續優化、市場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根據國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間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城市信用監測報告顯示,在全國261個地級市中,我市近12個月平均綜合信用指數位居全國地級市第7位,其中2024年9月份位居全國第1位。
構建信用基礎支撐體系。安慶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營商環境、法治政府考核內容,編制市級公共信用信息補充目錄、失信懲戒措施補充清單等規范文件,制定信用監管、政務誠信、失信治理、信用修復等制度性文件,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系統政策支撐。創新開展市直部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月度評估,引導行業部門加快推進本行業信用建設。建立健全政府失信治理府院聯動機制,加大政務失信案件執行力度,推動兌付財政資金3.9億元,政務失信事件零發生。
創新信用信息歸集共享體系。我市建成市縣一體化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橫向聯通64個市直部門,縱向貫通安慶經開區、安慶高新區和10個縣(市、區),制定2361項公共信用信息清單,形成覆蓋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各類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一張網”,累計歸集共享信息3.7億條。推進市直部門行政許可系統互聯、信息共享,累計為行政審批事項提供信用報告接口查詢38.9萬次。成立大數據資產運營公司,完善數據授權運營機制,針對金融領域數據需求以及場景應用,依托城市大腦建立“數字普惠實驗室”,促成中小微企業和農戶融資存續授信超200億元。
建立信用監管閉環機制。我市開展事前信用承諾,明確27個部門282個事項實行信用承諾制,在40個領域推行企業、自然人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改革,落地“企業上市無違法違規核查一件事”。強化事中分類監管,市縣兩級監管部門共享15萬余家市場主體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依據信用等級采取差異化監管,目前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拓展至30個領域;對“十大新興產業”企業實行柔性監管,對公示信息輕微錯誤的經營主體予以容錯修改1505戶次,對41項輕微違法行為“免罰輕罰”。將“信用核查”“聯合獎懲”功能嵌入政務服務平臺,業務主體信用信息可“一鍵查詢”;推動24個部門聯合實施納稅守信激勵措施49項,對納稅信用級別高的納稅人在項目申報、融資貸款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
完善信用治理修復機制。聯動法院、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開展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專項治理,累計清理高頻失信企業75家。深化跨區域失信主體治理,協同推進本地已注銷企業依法依規退出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目前全市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占比降至0.12%。創新“三臺賬一通報”信用修復聯動機制,定期通報行政處罰信息、嚴重失信主體、高頻失信企業治理進度,累計為2924家企業辦理信用修復11833件。實行“處罰+告知+指導”于一體的涉企行政執法“三書同達”服務,推動信用修復指導關口前移。
創新信用服務場景應用模式。搭建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安慶站),創新開發“信貸需求對接專區”,截至2024年底,平臺累計為2.35萬家企業促成融資3.86萬筆、金額760.32億元。創新“信用+不動產登記”模式,將失信被執行人核查功能嵌入不動產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業務辦理壓縮至1個環節、0.5個工作日、0元費用,該模式獲評2024年度安徽省信用惠民便企應用場景“十大優秀案例”。推動信用信息融入民生重點領域準入、監管、消費、評價環節。實施“信易+”守信激勵創新行動,將市民日常行為與信用積分掛鉤,拓展應用場景至32個領域,上線“信用積分超市”等民生應用場景133項,累計提供惠民服務17.88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