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非遺薈萃年味濃
【文化中國行】
夜幕降臨,在浙江省衢州市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連續前空翻出場的孫悟空一下子贏得熱烈掌聲,他靈動的造型、惟妙惟肖的動作、華美的戲服,讓游客們驚喜連連。
春節期間,衢州市西安高腔傳習所在這里安排了一出祈福戲《文武八仙》?!啊靼哺咔弧蜥橹菰靼部h’而得名。這一劇種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被譽為‘南戲的活化石’,也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文武八仙》展現文武眾仙君為紫薇大帝拜壽的熱鬧情景。”衢州市文旅局局長李純浩說,“希望游客在傳統文化中品味春節氛圍,共享非遺之美?!?/p>
“快看,龍來了,龍來了……”不遠處,只見板龍或昂首挺胸走成“之”字形,或走成一字長蛇陣。龍頭左顧右盼,龍身在龍頭帶領下上下翻騰。“是我們村的,全旺板龍!”衢江區全旺鎮的村民趙大爺自豪地向身邊的游客介紹。瞬間,只見板龍龍頭凝住,龍身盤成重重疊疊的圓圈。緊接著,板龍撒開龍尾,一圈圈地將龍尾裹在中心。
2025年春節是我們第一個“非遺版”春節。衢州市全域推出了以“在衢州過非遺中國年”為主題的活動,包括“我在古城看非遺”“我在商圈購新尚”“我在文苑品雅風”“我在景區攬風華”“我在縣城尋千韻”“我在鄉村賞民俗”等六大系列新春文旅活動2000余場。
夜幕低垂,星光點點,衢州市開化縣蘇莊鎮余村村,被魚首燈映照得五光十色。這里正在上演南宋詞人辛棄疾筆下的“一夜魚龍舞”。伴隨著鏗鏘的鑼鼓聲、嘹亮的嗩吶聲,百米長的魚首燈開始游動,沿著村道蜿蜒而行,從村頭舞到村尾。家家戶戶鳴炮迎燈,在歡聲笑語中一路相送,共同祈愿新的一年平安祥和。
“很獨特、很熱鬧,年味很足!”來自安徽的游客黃慧芳專程趕到這里,為的就是體驗地道的“年味兒”。
魚首燈源自唐代,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現在是衢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當地村民來說,魚首燈承載著他們對年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魚首燈龍頭魚身,中間接連板燈。每條板燈長1.6米,板上設置3盞花燈?;粲星餆?、四角燈、六角燈、南瓜燈、圓形燈等等,各具特色。除了燈頭燈尾由手藝人制作以外,中間的魚身部分由每家每戶自制板燈串聯而成?!盀橐粭l魚奔赴一座城”。這兩年,小山莊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沉浸式參與魚燈巡游。
“太美了,火樹銀花,鳳凰飛天,祝大家‘蛇來運轉’!”衢州市龍游縣大南門歷史文化街區熱鬧非凡,人們舞動滾花龍,打起鐵花,在歡聲笑語里迎接新春。滾花龍表演講究“圓”而“猛”,龍身舞動起來后,更像是滾動的花環,寓意新的一年活力滿滿,努力奮進。這邊滾花龍舞得正歡,那頭硬頭獅子“跳街”上場。只見數頭高大威猛的硬頭獅子時而起跳,時而夾口,一擺一動中盡顯威風。
“硬頭獅子據傳是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間,是龍游縣湖鎮鎮一帶的吉祥物?!庇差^獅子浙江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邱達賢說,一直以來硬頭獅子都是湖鎮鎮的“明星”,逢年過節都要走村串戶進行表演,送上新春祝福。
靈山江畔,打鐵花演出也吸引著大伙的目光。1600攝氏度的鐵汁被高高拋起,瞬間,夜空中萬點星辰散開,美不勝收。打鐵花也有著“打花,打花,越打越發”的祝福。村民陳愷奇帶著一家人前來游玩,他說:“打鐵花節目非常精彩,要讓孩子們好好地體會非遺的獨特魅力。”
春節假期,衢州市接待游客人數超過266萬人次,同比增長17.8%,增速排名全省第一,旅游總收入達到29.6億元。